查看全圖
軍事交通圖

陝境蜀道圖

Annotated road map from Shaanxi to Sichuan
漢 語 拼 音 Shan jing shu dao tu
繪製者 佚名
製圖年代 清乾隆十五年前後(1750-)
原圖尺寸
板式類型 彩繪(山水畫法)
材質 紙本
色彩
數量
類型
典藏國別
典藏單位 國會圖書館(Library of Congress)
原藏目錄連結 http://lccn.loc.gov/gm71005016
入藏來源 恒慕義(Hummel, Arthur William, 1884-1975)
入藏方式
入藏時間 1930年
徵引書目 《留垻廳志》卷二;引自趙泉澄,《清代地理沿革表》,齊魯大學,國學研究所專刊,1941。 《高宗實錄》卷九七九,乾隆四十年三月下,庚午。 馮歲平,〈清《陜境蜀道圖》再探〉,《文博》2010 年,第2 期。
分享
圖題〈陜境蜀道圖〉,係依圖繪內容而定;全圖採長卷形式繪製,不強調方位座標;全圖筆觸簡單描繪自寶雞縣南下穿渭河,經鳳縣城抵大留垻、褒城縣、沔縣、寧羌州至秦蜀接壤的七盤關等地之間的「連雲棧道」。連雲棧道是清代關中地區與西南聯繫最重要的道路;《讀史方輿紀要》卷五十六〈陜西五〉引《漢中志》載:「褒斜谷中,宋時有棧閣二千九百八十九間,元時有板閣二千八百九十二間。歷代製作,增損不定。前朝因故址修造,約為棧閣二千二百七十五間,統名之曰連雲棧。」圖中描繪沿途各處自然地形、人文景觀與軍事防護佈署設施;圖中文字註記地名,偶爾兼述州、縣管界及河川源流等等。其中各縣城、州城、垻廳的城池,在圖中表現的形態不一。本圖主要的目的並非表現圖繪的藝術性,而是側重在它的功能;行旅商賈由陜入蜀,按圖索驥;另圖中補了一些後來加上的注記,與圖中原有文字一樣,都在強調本圖的實用性。        
圖中漢中府大留垻尚未置廳。乾隆十五年(1750),改留垻驛為留垻廳,移府通紮(參:《留垻廳志》卷二;引自趙泉澄,《清代地理沿革表》,齊魯大學,國學研究所專刊,1941);四十年(1775),陜西巡撫畢沅疏:「漢中府留垻廳通判改為撫民同知,仍隸府屬」(參:《高宗實錄》卷九七九〈四十年三月下.庚午〉);圖中大留垻旁明顯被後人加註「漢中府同知住此處」數字;判斷本圖繪成於1750 前後,至遲在1775 前已完成。本圖繪製年代亦有不同說法,馮歲平斷在乾隆三十年至四十年(1765–1775)間(參:馮歲平,〈清《陜境蜀道圖》再探〉,《文博》2010 年,第2 期)、李孝聰斷在乾隆十六年至嘉慶二十五年間(1751–1820)略有不同(參:李孝聰,《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文古地圖敘錄》,文物出版社,2004 年,頁130)。諸說解釋上的差異,仍在於圖中標註「留垻廳」的改置時間。        
本圖可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藏〈陝西鎮戰守圖略〉(平圖020918–8020919)及道光八年(1828)三月,護理陝西巡撫布政使徐炘奏報「動項修理棧道由」(軍機處檔059660)相互參考研究。